本文内容根据第22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内镜中心规划建设与管理专题论坛”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李昕的演讲整理而成,经过本人审核。
1
内镜的分类
1.按发展历程及成像构造分类:硬管式内窥镜、半屈式内镜阶段、光导纤维内镜阶段、电子内镜阶段。
2.按观察部位分类:用于消化道的内镜有食道镜、胃镜、肠镜;用于呼吸系统的内镜有鼻咽喉镜、支气管镜、胸腔镜和纵隔镜;用于腹膜腔的内镜有腹腔镜;用于胆道的内镜有胆道镜;
用于泌尿系的内镜有膀胱镜、输尿管镜、肾镜;用于妇科的内镜有阴道镜和宫腔镜;用于血管的内镜有血管内腔镜;用于关节的内镜有关节腔镜。
3. 按技术形态分类:胃肠镜、超声内镜、光干扰内镜、放大内镜、胶囊内镜等。
2
内镜的行业地位及作用
2015 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达到3,710 亿美元,其中内窥镜销售164亿美元,排名第7。随着内窥镜微创技术的发展以及病患对微创手术认可度的提高,全球微创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据EvaluateMedTech统计,到2022年,全球内窥镜设备的销售额将从2015年的164亿美元增长到260亿美元,年均复合年增长率为6.8%,仅次于神经科7.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由此可见,内窥镜在全球范围内有着较大的市场空间及良好的发展前景。
内镜对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与内窥镜市场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保持一致,我国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影像系统、冷光源等内窥镜微创手术配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内窥镜微创手术配套器械市场规模保持在内窥镜市场规模的2倍左右。2011年我国内窥镜微创手术配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134.97亿元,2015年增长到312.29亿元。所以,国产内窥镜产业的发展将带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内镜对卫生健康事业的积极带动作用体现在发展和普及内窥镜技术有利于早癌筛查,降低癌症恶化的发病率。一方面,内窥镜技术以临床应用为导向,通过特殊光成像、多成像方式融合、光干扰内镜、人工智能等先进诊疗手段更有利于疾病诊断,尤其是癌症的早期诊断;另一方面被动弯曲、胶囊内镜等技术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此外,一次性内镜的应用还可以减少内镜检查的感染风险。目前,基于内窥镜的检查和治疗是对肺癌、食道癌、结直肠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最有效(也几乎是唯一得到公认)的手段。
3
未来内镜中心的建设
内镜中心建设要坚持有效性、经济性、前瞻性、规范化和规范化的指导原则,结合全国医改重点,满足地方老百姓对内镜检查的大需求。
01
建设功能完备的内镜中心
内镜中心在医院检查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重视划分功能区域,将预约/候诊区域、术前准备及恢复区域、内镜操作区域、消毒/储藏区域、工作人员休息及行政区域、教学、培训区域建设完善。
02
建设布局及流程合理的内镜中心
内镜中心的设计中流线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流线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人流和物流要分开。患者、医生、护士设计最合理路线,保障病人便利就诊而且减少员工行走距离;人流及物流如果为单向循环,要避免交叉点;如果是封闭独立区域,要与公共区域保持足够距离。
03 建设规模适当的内镜中心
内镜中心的建设规模要综合考虑医院就诊量、质控等因素,规模要适当,要保证涵盖几大功能区,一般而言内镜中心面积不少于1000m2。
关于操作间数量,按照常规的算法计算,其中内镜操作日预计数量= (年内镜操作总数)/年平均工作日、操作间日预计数量= 每日工作时间/(每例操作平均时间+周转时间)、内镜操作间数目=内镜操作日预计数量/操作间日预计操作数量。
关于内镜人员工作人员数量,消化内镜诊疗单位需要配备消化内镜主机(含显示器)和诊断治疗床(车),诊疗单位与消化内镜医师的比例至少为1:1,诊疗单位与护士的比例至少为1:2,此外还需要麻醉师、工程师或技师及其他辅助人员。
4
内镜中心设计须注意问题
01
出入口
对于住院及门诊病人要有所区分,至少设置两个入口/出口,并在入口应有清晰的标志指引,住院入口设计宜宽大,容病床出入;在门诊入口处进行人性化设计,充分考虑残疾人群。
02
预约登记区域
预留充分的空间,登记区域属于开放性质,便于与患者交流,并且邻近侯诊区及行政办公室,易于管理所有病人。安装好电话、电脑(连接外、内网)、叫号系统等。
03
候诊区域
候诊区要有足够的空间,避免拥挤,还要注重人性化设计:家庭式装潢,在不同的区域用不同颜色的墙面和家具,选择暖色调,缓解患者精神压力。对于不同人群,如老人、孩子配备不同类型座椅并以颜色区别,还可以播放背景音乐/视频,缓解病人紧张情绪。另外,候诊区域要邻近准备室和厕所,最大程度的方便患者。
04
术前准备区域
该区域要邻近侯诊区及操作间,区域大小根据实际病人数量决定,需要有单独的卧床病人准备室,注意门与走廊宽度能容纳床、轮椅通过。
05
操作间
常规操作间:设计大约为6mX5m,避免过大空间造成资源浪费。
内镜治疗操作间:面积不少于37m2,要有足够大的空间,紧邻恢复区域。为床头侧麻师及设备预留足够空间,有条件的可以安装吊臂,做好O2、吸引(最好双路)、电源插座的预留。出入口分开设计,门宽1.28m, 最好为滑动门(同手术室),节省空间,同时便于病床出入。同时安装转播系统,设计好摄像头、音频视频线路。
ERCP操作间:面积不少于37m2,X线机位于中央位置,头侧麻师预留空间,做好墙壁O2、吸引(最好双路)设计,安装中控室双门。
杂交手术操作间:涉及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NOTES等。
06
内镜洗消与储存
内镜洗消区域要有足够空间,大约40m2左右,符合内镜洗消与储存的相关规定。设备配置齐全(消毒机、消毒液、个人防护装备、内镜测漏装置、超声振荡器、吹干机、高压气枪、高压水枪等),还要有内镜消毒追踪系统。
储物区域最低面积需求为12m2,要储存无菌物品、配件、药物、清洁物品、办公物品等物品,并分类储存增加使用效率,需要位于负压通风口。“清洁区”邻近储镜室,较“脏”物品存储于物品架下方。
07
恢复区域
该区域推荐两阶段恢复。第一恢复室为术后重点监测、垂帘分隔的区域,配备氧气、吸引、监护及呼叫系统,并且邻近内镜操作间,保护个人隐私;第二恢复室为离开前休息区,配备桌、椅、茶饮等,接近出口。
08
办公室
邻近恢复区,便于紧急抢救,且应配备多媒体系统,能通过互联网随时调取患者资料。另外,内镜中心本身相当于医院的一个临时二级库,要进行信息化的处理。
09
工作人员休息区域
该区域设置更衣室、沐浴间、卫生间、餐饮室、休息室,要考虑工作人员总数、工作人员同时出现的最多人数及性别比例、内镜中心的临时人员数量。
10
信息系统
包括内镜图文系统、内镜转播系统、内镜消毒追踪系统、库存与定购系统-模拟库系统等。
11
急诊/术中内镜
急诊内镜室,配备齐全、随时应对急诊病人需要的内镜检查。
12
教学、培训区域
教学体系为内镜模拟机-动物实验-手把手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室、模拟训练室(20m2)和动物实验室。
13
抢救复苏
消化内镜中心应配备抢救设备及药品,包括除颤器、气管插管器具、简易人工呼吸器、必要的抢救药品、建立静脉通路的器具及一次性耗材。
14
移动内镜检查车
车内配备医生、内镜医师、技师,安装供氧/吸引装置,能进行基本内镜操作,基本设备包括胃镜/肠镜/腹部超声,属于移动的内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