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在进行医院建筑医疗工艺及流程设计时,需要带着感控思维
2022-06-21       来源: 筑医台资讯

医疗工艺是医疗建筑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对医疗工艺这样定义:医疗工艺设计应基于医院学科规划,科学、合理的对医疗流程、医疗流程条件、资源配置等进行系统性工艺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医疗工艺流程既关系到医疗流线的便捷高效,也关系到医院院内感染的防控,带着感控思维优化医疗工艺流程,合理安排功能布局和组织流线,既顺应了医疗行为规律,也起到了应有的防控作用。

文 / 黄远湖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副处长

以防疫思维优化医院医疗工艺及流程设计,目标是将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流线分隔,并尽可能减少医院内不同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机会,以控制医院内感染和疫情传播。改进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工艺规划:感控思维下的医疗功能分区

在传统的医院建筑功能分区中,习惯按照门急诊-医技-住院分区建设,尽管发热门诊等高传染危险性诊疗区域会独立设置,但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就诊流线很难彻底分开,导致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在医院内仍有可能密切接触,尤其是共用电梯、共用检查设备、共用收费发药窗口及等候区等,使医院成为疫情传播的高危公共场所。

在感控防疫思维下,可将传染性疾病诊疗区(含门诊和住院)、其它感染性疾病诊疗区和非感染性疾病诊疗区尽可能的分隔规划设计,除了一些大型昂贵的医疗设备共用外,应在信息化技术和物流技术的加持下尽可能的分设出入口、分设电梯、检查设备、收费发药窗口及等候区;尤其是大型医院的建筑规划设计,尽量把传染性疾病门诊和住院诊疗区、其它感染性疾病门诊和住院诊疗区和非感染性疾病门诊和住院诊疗区规划在不同的建筑楼内,并且按照所在地主风向由非感染到感染进行布局排列,把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就诊流线彻底的分开,以便能够在传染病疫情发生后不会影响到非感染性疾病诊疗区的运行甚至是停止其他基础疾病的诊疗,因为一旦这些科室停止运行,其造成的死亡案例可能比因为传染病去世的人数更多。

工艺设计:不同人群不同出入口

 

医院建筑设计最好能够按照院内感染和疫情防控的要求,为医院不同的人群分开设计出入口通道,把急救患者、病源传播性风险较强的感染患者、普通感染疾病患者、非感染患者和医院员工的出入口通道分开设计,甚至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例如:大型医院可以把急救患者出入口设计为绿色通道,病源传播性风险坚强的发热门诊及肠道病门诊出入口设计为红色通道,普通感染疾病患者出入口设计为黄色通道、非感染患者出入口设计为蓝色通道,员工出入口设计为白色通道等。通过网络智能预诊咨询服务平台和网络预约服务平台结合医院智能导引系统将病源传播性风险程度不同的就医人群引导走不同的出入口,不但可以降低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及其他人群密切接触的机会,还可以疏解医院出入口的高峰期交通拥堵问题。

 

逐渐减少公共大厅,推进智慧医院建设

 

目前一部分医院已经通过智慧医院建设,通过网络预约、无线缴费等成功实现取消挂号缴费窗口,随着智慧医院建设的推进,在5G、物联网、智能物流等技术的加持下,未来的医院建设设计将可以改变传统的传统医院建筑公共空间设计模式,逐渐减少医院内公共大厅的设计,降低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及其他人群密切接触的机会。

 

改变门诊药房窗口集中模式

 

传统医院建筑设计基本上是所有门诊药房窗口都集中在门诊大厅或药房大厅,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都在同一个大厅等候取药,必然成为医院内感染及疫情传播的高风险区域。因此这种门诊药房窗口集中的设计模式必然需要改变。

 

模式一 按疾病病种的病源传播性强度不同分区建设,在传染性疾病诊疗区、其它感染性疾病诊疗区和非感染性疾病诊疗区分设不同的药房。

 

模式二 可以通过智慧医院建设,将医生的处方信息远程传递到门诊药库的智能发药机,将智能发药机发出的药物通过智能物流系统输送到各个专科门诊的护士站,派送给患者,使患者不需要到门诊药房窗口取药。

 

模式三 通过急速快递等物流配送将药物配送到患者家里,尤其是中药可以代煎后通过物流配送到患者家里。

 

以上不同模式还可以叠加配合,达到取消公共取药窗口大厅,降低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及其他人群密切接触机会的目标,还可以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

医技检查集中布局+分散模式

 

传统医院建筑设计往往将医技检查科室集中设置,包括检验科、放射科、超声影像科、心电检查等都集中布局。需要做医技检查的所有门诊、住院的患者需要到医技集中建筑区域检查或采集标本,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通过共用的通道和电梯到达相应的医技科室,共用等候大厅,一起排队,甚至共用检查床、检查设备,不可避免成为医院内感染及疫情传播的高风险途径。

 

近年来,医技检查集中布局模式由于需要患者自行到各个检查科室检查,楼上楼下来回跑,并且反复排队,严重影响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就医体验,因此,一些新建改扩建医院项目设计逐渐取消检验科集中采集标本窗口,分散在各个门诊科室护士站采集标本,通过物流系统将标本运送到中央实验室,减少患者在院内走动的次数和路程,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体验。随着5G、物联网等信息传输和远程操控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检查设备的国产化及智能化发展,价格不断降低,操作越来越简单,未来新建改扩建医院项目将可以逐渐把医技检查治疗设备分散配置到各个专科诊疗区,一些大型的医院甚至可以把一些大型诊疗设备分区分散布局,例如在发热门诊等感染性疾病门诊区域配置独立的大型检查设备如CT、MR等,让患者可以在一个诊疗区内完成所需要的基本医技检查服务,让不同疾病的患者减少接触,降低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及其他人群密切接触机会。

 

分区分散布局医疗检查设备可以根据使用患者病源传播性风险程度的不同采取不一样的消毒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

 

门诊一站式服务布局模式

 

随着医院信息化、物联网、智慧物流、无现金支付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在医院中推广应用,医院将朝着智慧化发展,医院建筑门诊医疗工艺及流程设计需要有前瞻性地按照智慧医院服务流程模式进行规划布局。

 

随着门诊精准预约和无现金支付,将不再需要规划设计挂号收费大厅,随着智能化发药机、物流系统的使用,门诊药房集中发药窗口也将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随着5G、物联网等信息传输和远程操控科技的快速发展,将可以逐渐把医技检查治疗设备分散配置到各个专科诊疗区,实现门诊一站式高效诊疗服务布局的新模式。

 

新的门诊一站式服务布局模式,专科门诊诊疗区的基本单元包括一次候诊区、护士站(包括物流站、标本采集)、二次候诊区、诊室、专科检查设备、专科治疗室等,这种新的门诊布局模式可以让患者可以在该诊疗区完成除了大型设备检查和治疗外的所有普通专科诊疗服务,让患者不用在医院内到处奔波、反复排队。例如,心悸患者可以通过网络预诊分诊平台指引到心内科专科门诊就诊,可以通过预约挂号平台精准预约心内科门诊号并缴费及提醒按预约时间就诊,并通过导引系统直接把患者导引到心内科专科诊区候诊就诊,可以在心内科门诊护士站完成抽血检验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标本可以通过智能物流系统传输到实验室,医生开处方后,药物可以通过智能物流系统运送到心内科门诊护士站发给患者,有用药咨询可以在护士站通过视频系统咨询药师,实现让患者在一个诊区内即可完成一站式诊疗服务,可以减少患者与其它专科患者的接触,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

 

住院病区医疗工艺及流程设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2020年2月18日发表的文章指出“在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诊治服务的422家医疗机构中,共有3019名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1716名确诊病例),其中5人死亡。”虽然其中部分可能不是在医院中感染的,并且有部分可能是医务人员防护不到位感染的,但是不排除一部分是因为医院住院病区规划布局不合理造成感染。

 

目前医院建筑住院病区的规划布局,除了部分传染病住院病区采取比较严格的医院内感染防控规划设计外,大部分普通住院病区无法满足疫情防控的要求,当疫情发生后,传染病人快速增多,需要部分普通住院病区转为收治传染病人时,或者是普通住院病区的病人中有人感染了传染病时,由于普通住院病区规划设计无法满足医院内感染防控的要求,将会导致医护人员及其他医院工作人员感染的风险。因此,新建改扩建医院项目需要以防疫思维和平战结合的思维改进医院住院病区的医疗工艺及流程设计,当疫情爆发时,可以快速改造为符合规范的传染病住院病区,减少医院工作人员医院内感染及疫情传播。包括:

a

规划医护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专用电梯和通道;

b

医护人员工作清洁区和病房污染区相对隔离,预留缓冲区空间;

c

医护工作区应该设计配备更衣淋浴消毒房;

d

将医护人员工作区规划布局在主季风气流上游方向,在自然通风状态下让新风气流从清洁区到污染区流动;

e

进行病房小型化设计,尽可能减少3张床位及以上病房的数量,增加单床病房的数量;

f

每个病房使用单体式空调终端防止病毒细菌从空调系统传播;

g

每个住院病区应该规划少量规范的感染隔离病房,以便隔离疑似感染的病人;

h

部分普通病区病房预留安装负压通风设备的接口条件等等。

 

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国洁净净化空调网,行业资讯随时“掌”握!

暖通家公众号 暖通家公众号
凡本网注明“来源或转载:XXX(非中国洁净净化空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凡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相关内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关键词:
 
 

关注
洁净净化